又有具「米其林DNA」的泰菜餐廳入台了! 為擴大集團營運動能並看好泰國美食在台有廣大粉絲,豆府集團代理引進泰國Avril Production Company餐飲集團旗下,自2019年起連續4年在《曼谷米其林指南》中得到「必比登推薦」的泰式炒河粉品牌「Baan Phadthai」 入台,並以「帕泰家」中文名發展連鎖,開在台北市信義區A8館的首家「帕泰家」自本周起正式試營運,為繼「baan」、「頌丹樂」與「COAST」之後,具有「米其林血統」的新餐廳。
「泰式炒河粉」與酸辣的「冬蔭功湯」並列為泰國最具代表性的「國菜」。「Phadthai」就是泰式炒河粉,「Baan」在泰文中指的是「家」,所以「Baan Phadthai」進到了台灣結合音譯就取名為「帕泰家」了。
泰國菜在台灣接受度高,泰式餐飲在台灣的業態也愈趨多樣,從新住民在街邊開設的泰式庶民小吃店、小食堂,到五星級觀光飯店的Fine Dininh 泰式餐廳,以及吃到飽泰式廳、還有大隱於世側身傳統社區的泰式私廚都有。
另外,也有業者從菜單「口味」上追求差異化,於是在台灣,要吃到曼谷的、泰北、泰國東北的、泰中泰南與泰國宮廷料理,全都吃得到。近幾年,連鎖餐飲集團更以市場區隔策略,「切」出不同區塊,以不同商品與價格帶,滿足不同客層需求。
連鎖餐飲集團布局市場最新的發展策略是從「品牌DNA」著手,寄望找出品牌獨特歷史,或過去在市場上造就的「輝煌戰績」作為賣點與亮點。同時,再主攻特定菜單,以專門店、專賣店的定位切入市場。於是,市場有主攻泰式麵食的泰式餐廳,有標榜鎖定女性客層主攻下午茶的餐廳,現在「帕泰家」則是一「具有米其林血統的泰式河粉專門店」,而為迎合台灣市場,菜單上並加了泰國經典庶民吃食搭配,增加產品多樣性。
「泰式炒河粉」不僅是泰國「國菜」,更是是一道「愛國菜」。二次大戰時期,為增加稻米銷量並解決稻米生產過剩問題,泰國政府鼓勵人們多食用稻米加工食品,於是用米粉做的河粉開始取代用麥製的麵粉,漸漸地泰式炒河粉融入了泰國人生活中,成了主食。
2004年電影《泰式炒河粉新娘》讓泰式炒河粉走上「國際化」被更多人看見與認識,2011年CNN將之列入「全球50個最美味食物」榜單中,2017年曼谷首次被列入《米其林指南》評鑑版圖,就跟台灣「牛肉麵」與「夜市小吃」一樣,專賣「泰式炒河粉」的店進到了「必比登推薦」名單,「泰式炒河粉」為泰國最具代表性美食的形象定位更加穩固。
自2018年起連續在《曼谷米其林指南》中得到「Bib Gourmand必比登」推薦的「帕泰家」(Baan Phadthai ),母集團Avril Production Company旗下共有9個品牌,其中位在曼谷的「Saawaan」泰國菜餐廳為米其林一星餐廳,另外並有3家餐廳得到「米其林餐盤推薦」,顯見集團實力雄厚。
有別於帶湯的「越南河粉」,「泰式炒河粉」一律都是煸炒烹調,口感柔軟的泰國河粉通常會與蝦米、豆腐、紅蔥頭、蘿蔔乾和雞蛋一起拌炒,並用魚露、辣椒、棕櫚糖與羅旺子醬調味,上桌前最後再炒入豆芽和花生碎,味道酸甜鹹共濟。有些「hen 會」的吃貨說,炒功了得的泰式炒河粉,上桌時顏色不可太白或黑深,「要古銅色才算過關」。這說法有幾分道理,一如粵菜中的「乾炒牛河」,醬汁完全融入河粉中、完整均勻上了色,自然就好吃了。
台灣「帕泰家」菜單上的泰式炒河粉口味選擇不少,除經典口味的「湄河大蝦」與「炭烤豬肉」外,尚有「軟殼蟹」、「醬烤雞退」與「經典蔬食炒河粉」,選擇多樣。
值得推介的「泰式經典」菜式則有在泰國稱為「蜜延堪Miang kham」的「帕泰家甘藍手卷」,這本是非常道地的泰國庶民吃食,傳統是用一種叫「cha plu」的綠葉,包捲著薑丁、檸檬丁、紅蔥頭碎、炸蝦米、辣椒、花生碎一起吃食,非常開胃。但台灣不易買到泰國的菜葉,所以「帕泰家」改用纖維較細、面積較寬的甘藍葉取代,雖不若「cha plu」葉有一股特殊氣味,但基本上仍維持了「蜜延堪」的精神。
其他值得推介的泰式經典美味還有肉質鮮嫩入味的「鳥籠芋絲炸雞翅」,以及在炸豆腐中藏了香菇與芋頭的「厚工芋香金磚」和「泰味東北炸肉丸」都開胃下飯。甜點「果王榴槤包」,除形色作成「果王」榴槤的樣子,用榴槤作的內餡則比照「流沙包」的製作方式,包子撕開會「爆漿」。配料多元的「椰子冰淇淋」,吃食時可以拌著香蘭糯米飯、椰奶、花生碎和米香(爆米花)一起,也值得一試。
觀看人數: (72)